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

讀「飢餓遊戲」 (飢餓遊戲1+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)






其實一開始「飢餓遊戲」【註】到手的時候,我是抱著一種半推半就的心情猶疑著的,說起來是自己主動要看,沒有誰逼迫我,但心裡有股懷疑的聲音飄盪著說:這本書好像是定位成高中生讀物唷,感覺很受少女們歡迎呢,該不會是類似「木瓜之城」這種春心蕩漾的自嗨型小說吧,你真的要看嗎?(木瓜粉絲歹勢捏)


不過,等我把書攤開之後,這些念頭全拋到九霄雲外去了,實際上是根本沒心思起什麼雜念;整本看完前,人像是中了定身咒似的動也不想動,只差沒有把頭整個埋進書裡;看完放下書後滿足地嘆了一口氣,心想:飢餓遊戲真是好看度爆表的小說呀,如果它跟木瓜之城賽車的話,木瓜大概連車尾燈都看不到吧;更別說把凱妮絲跟貝拉相比了,像凱妮絲這麼有衝勁的獨立女孩兒,貝拉大概只有替她堤鞋的份!


可愛的女主角彷彿是量身訂造一樣,整個就是我的菜;十六歲的凱妮絲,年紀輕輕撐起一個家,她住在施惠國的第十二行政區,一個俗稱炭坑的貧困區域,為了填飽媽媽和妹妹的肚子,常常翻出會不時通電的鐵絲網,冒著生命危險到野外去偷獵;這樣的打獵生活中,也培養了她矯健的身手;這個又聰明又靈巧的女孩,堅強之餘還充滿了勇氣,為了拯救妹妹的性命,自願取代她成為年度飢餓獵殺」的十二區女生代表,開啟了這連串精彩的故事。(好啦凱妮絲還是有缺點的,我承認如果她的頑固值低一點脾氣好一點,我會更喜歡她XD)


飢餓獵殺」是一個現場轉播的競賽,規則是在每一區中12歲到18歲的少男少女中各抽出一位,關進設計過的比賽場地裡,讓觀眾在電視前面觀賞這些孩子互殺,直到只剩下最後一名存活者為止;這個競賽設定架構,我們也許都會連想到日本小說/電影「大逃殺」,我是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從那部日本作品中得到什麼啟發,不過我非常確定以比賽的緣由、機制、完整性,還有運作機制而言,「飢餓遊戲」相較起來都是樂勝;而依據這樣背景設定進行的故事,能充分帶給我各種面向的情緒跟想法,不像「大逃殺」僅僅就是恐怖而已。


或許有人會雞蛋裡挑骨頭,說「飢餓遊戲」裡描寫的人物性格都太單純了,好人太善良,壞人太壞,個性有扁平化之嫌,不過我不這麼認為,畢竟不是所有故事都該以彰顯人性複雜多變為己任的(日系小說好像特別愛這樣?) ;我喜歡作者描寫角色特性的手法,略帶一點童話色彩的故事,讓我可以安安心心地享受故事中的各項元素各方進展,不用擔心凱妮絲突然懦弱地說她放棄了,也不用擔心比德突然賣友求榮變成大魔王。


說到比德,不得不告白一下,這位麵包師傅真是我的本命,這位有為有守的好青年,堅定地陪著凱妮絲,即便要忍受她的心不在他身上,整個就是深情代表;我真不忍心看凱妮絲表露出對蓋爾的依戀時,比德默默傷心的樣子,雖然這樣對無辜的蓋爾有點不好意思,不過還是在此對凱妮絲展開呼籲:請張大眼睛看看那個在你身旁、陪你出身入死的好男人吧!我以讀者的身分命令(拜託)你趕快喜歡上他!


「飢餓遊戲」建築了一個精彩故事,裡面精妙地鑲嵌進各種艱難的議題,沒有說教,就會讓讀者自發性地感受到,並進而思考故事中呈現出來的對比,像是是接受強權下的安穩、還要抗爭以換來自由,像是描述行政區人民的飢餓,更彰顯出都城的浪費是多麼慘忍;用這麼精彩的劇情包裝樣的議題,非常棒,我想應該也可以引導年輕孩子思想吧J


第一集裡小芸垂死時,凱妮絲輕輕唱著歌陪伴她,這場景有血有淚的人看了一定會為之鼻酸(就是我啦);第二集時,凱妮絲到第十一區巡禮,當她演說完後,全區人民伸出左手中間3指貼著唇,再伸出手來向著她,向她致敬,明明是默默無語的一個動作,卻像一聲雷似地打中我;「飢餓遊戲」就是這麼樣一個可以搖晃擺動我心的小說,我等不及要看第三部「自由幻夢」了!


【註】此文中「飢餓遊戲」接為「飢餓遊戲1」及「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」之統稱,非單指第一集。







1 則留言:

  1. 看過大逃殺 聽起來這本更好看!
    謝謝推薦~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