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

從【怪咖情緣】到【數字狂小姐】






*【數字狂小姐】及【怪咖情緣】的雷遍佈全文,在意者慎入。



葛蕾絲對數字相當狂熱,喜歡十進位,走路會算步數,總是想要弄清楚環繞在自己身邊的所有數字,精準是她的安身立命的原則,模糊使她恐慌,水杯畫上刻度,喜歡待在自己測量過所有數字的地方,對外人而言,她相當異常;有一次購物時,為了避免數量不足十,她只好冒險偷竊,結果就是生命中闖進了一個可愛的男人;跟外世界的男人相處之後,她去看精神科醫生,加入團體治療,試著變的跟地球上其他人一樣,一切似乎都很順利,直到最後的最後,她決定不繼續下去;她找到了一份完美的屬於這個數字的世界的工作,可愛的男人過了沒多久,回頭了也接受了她存在的狀態。


莉在精神療養院住過一小段時間,出院後跟中學時期的男友重新開始交往,上了打字課,應徵上一間當地律師事務所的秘書,她遇到壓力的時候還是會慣性自殘;他的老闆愛德華是個個性一絲不苟的律師,他跟莉處的很好;伴隨著他們的互動越來越多,愛德華對莉產生了特殊的情緒,他對莉的要求越來越嚴格,有犯誤就要處罰,莉也毫無異議地欣然接受,終於,他們發展成一種兩人心照不宣的S&M關係;莉犯了打字錯誤,愛德華發現一個字就打莉打一次屁股;德華命令莉停止自殘,於是莉不再使用尖銳物品讓自己受傷。


他們越來越被彼此吸引,後來愛德華不能接受自己如此,退縮之後資遣了莉;中學男友跟莉的婚禮開始前一刻,莉衝到愛德華辦公室告白,愛德華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應,命令她留下,完全不可以動,接著他就跑走了;莉真的就動也不動,直到愛德華回來坦承自己的心意;於是就這樣,不正常的S跟不正常的M得到了她們的幸福。


我喜歡第一個故事,也喜歡第二個,第一個故事是小說【數字狂小姐】,第二個故事是電影【怪ㄎㄚ情緣】;電影是2002年的片子,我是好久之前看的了,當年還買了DVD,但隨著時光流逝,這部片退到我腦子的角落,片子也不知流落到哪裡去了;直到我無意間拿起【數字狂小姐】,看著看著相當喜歡,腦子裡的迴路突然接上回憶,以某個方面而言,葛蕾絲跟莉很像呢。


她們兩個一樣,生活的節奏都不屬於常態,跟所謂的正常人不太一樣;但是從她們自身觀點出發的話,她們的生活邏輯也都顯得都很正常,不管是在作家的筆下,還是從鏡頭中看出去的模樣;因為絕對性的執著於精準,所以不正常,因為讓自己受傷,所以不正常,因為非常樂於控制/被控制,所以不正常;可是用量杯喝水、吃蛋糕之前要先決定分成幾口,這有什麼問題嗎?如果劃傷自己可以讓自己清楚的感覺到活著,沒有影響到別人的話,那問題出在哪?如果Sadism可以遇見Masochism,那不是天造地設的幸運嗎?


我覺得有些狀態與其要說那是異常,到不如說是特質或是個人對自身的想法;前提是不會影響到別人啦,我在此所謂的影響,不是指「因為你跟我不一樣所以我很困擾」的那種,而是實際上對別人的生活/處境造成實質上的不便;當然,我也並不是在說我覺得參加輔導或是自我改造課程有什麼不好,如果想改變自己並行動,我很贊同;我的的想法是:如果不會影響到別人,那保持自己的怪癖/特殊習慣其實很OK呀,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在意跟執著,這才造就了這個世界的多變跟美好不是嗎?我喜歡尊重個人不同的特質,或是他們的能力範圍。


葛蕾絲跟莉這兩個奇特的女孩,雖然她們跟其他人不見得一樣,不過她們很幸福呢,至少在結局的那個點上;不管要不要把這歸類成童話,反正我就是很喜歡結局這樣。


我喜歡心理學,覺得思考邏輯/情緒反應的研究很有趣,但對精神疾病相關的知識就冷淡多了(雖然我還是很熱情地把奧立佛薩克斯【註】的中文書全部看完了XD) 因為我一直難以理解,怎麼樣是算是正常怎麼樣是需要治療?跟隨著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制訂的DSM-IV來決定一個人是不正常,這樣真的好嗎?別忘了DSM第二版可是把同性戀列成精神疾病的一種唷。


我問的問題,自己也沒想到解答;換個方向說,看本書看個電影之後寫篇心得,竟然拖了快半個月還一直寫不完,這算不算是異常呀()
總歸而論,我的結語就是,【數字狂小姐】是本超級討人喜歡的小書,【怪ㄎㄚ情緣】是部迷人至極的電影,推薦給大家。





註一:奧立佛薩克斯這位可愛大鬍子的書都好看極了,【錯把太太當帽子的男人】跟【火星上的人類學家】這兩本天下文化出版的作品我小時候就很喜歡,長大看還是覺得很棒。


註二:【怪ㄎㄚ情緣】是部好電影,可惜文案為求聳動,把它寫的像情色片似的,不但沒有表現出優點,反而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個不值得一觀的片子;而大陸翻譯的就又更糟了,誰來告訴我【風流老板俏秘書】是怎麼回事!要順便加個法式女傭進來嗎?(翻桌);這部電影曾經入圍全美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,也得過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,是部好電影啦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